首页 新闻资讯 《震耳欲聋》三成对白为手语,檀健次挑战CODA律师获赞

《震耳欲聋》三成对白为手语,檀健次挑战CODA律师获赞

10月4日,国庆档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震耳欲聋》在北京举行首映礼。监制饶晓志、导演万力、编剧汤禹辰,领衔主演檀健次王砚辉等及聋人演员代表齐聚现场,与观众分享了此次创作历程。该片也于当日全国上映,收获票房过亿的不俗战绩。

《震耳欲聋》预告片(01:02)

《震耳欲聋》讲述了出身聋人家庭的律师李淇(檀健次 饰)在卷入聋人反诈案后,深深陷入欲望和良知的挣扎。澎湃新闻记者在观影时注意到,全片采用低频音效模拟聋人听觉体验,并用冷暖色调映射角色心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30%对白均为手语,结合特写镜头无疑大大增强了沉浸感。


檀健次饰演李淇律师

导演万力此前在特辑中透露创作渊源:“《震耳欲聋》是我第一部电影作品,这个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为追求真实,团队深入聋人群体进行大量调研,“希望能把一个真实的现实困境和它背后的肌理讲清楚。”


万力导演

首映礼上,万力导演介绍说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一个角色越是特殊,越能同大家产生更多的共情。“CODA(Child of Deaf Adults的简写,意为父母为聋人的健听小孩)的身份虽然特殊,但他实际上代表了我们每个人曾经在身份认同上都有过的迷茫和困惑。而律师则是伸张正义,为弱势群体讨还公道的代表。当这两种身份同时附着在李淇身上,也让这个故事本身看点十足。”


饶晓志

监制饶晓志延续其擅长的“黑色幽默+社会洞察”叙事风格,为影片质量保驾护航。他表示《震耳欲聋》的题材虽然较为“聚焦、垂类”,“但我们也想通过聋人群体的特殊性,去反映当下整个现实社会中的反诈问题,见证更大范围和环境下亟待做出的正视和改变。”

檀健次分享了饰演CODA律师李淇的感悟。为塑造这个“白切黑”的落魄律师形象,他提前投入大量准备工作,“因为李淇是位CODA,所以我足足花了3个月的时间去苦练手语,以实现手语和台词的同步。包括开拍前,我还专门在聋人咖啡馆体验生活,理解聋人群体的真实状态。”


檀健次

影片中李淇从追逐名利到自我救赎的转变,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成长弧光。檀健次成功塑造了一个游走在道德边缘的“灰度律师”,与其以往银幕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其实在我看来,李淇就是一个平凡到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所以他本身就是多面的。而他身上所谓的‘灰度’,如果去追根溯源,也来自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霸凌和屈辱。这给他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他总是想去证明自己,而这种‘灰度’也是他善良底色外的一层保护壳。”檀健次说。

王砚辉此番再度饰演反派,出演同样出身聋人家庭的黑心商人金松峰。他在片中道出的“这个世界贪的人太多了,骗子都不够用”,赤裸揭示了这一角色冷酷的世界观。这个与李淇恰成镜像对照关系的反派角色,为影片增添了更深层次的人性探讨。


王砚辉

“其实CODA家庭出身的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多经历或者说遭遇是大同小异的。”王砚辉表示,“只是李淇和金松峰对此觉悟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在挣扎之后选择了心向光明,后者则就像是他在片中的另一句台词,‘这种事情(指欺诈聋人的行径)我不去做,别人也会去做’。自我麻醉下,他逐渐沉沦了下去。”

作为国内首部揭露针对聋人定制骗局的电影,《震耳欲聋》将聋人群体在信息壁垒、沟通障碍和难于融入社会的种种困境和盘托出,并直指全国2780万听障人士,仅拥有不足20名专业手语律师的司法困境。


兰西雅(左)饰演聋人姑娘张小蕊、檀健次饰演律师李淇

影片部分情节取材自CODA律师张琪的真实经历。在映后互动环节,张琪律师表示,希望广大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后都能有所思考。“我们在见到聋人群体时,首先不要怵,好像不知道怎么同他们交流——当你拿出手机打文字给他们看的时候,当你善意地向他们微笑的时候,他们一样能感受到,并回报给你双份的热情。”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破12亿
下一篇
现在似乎只有恐怖片,还在想着玩点新东西

为你推荐

 换一换

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